close












感恩是一個極高的意識形態,它不同於回報。

 

回報是因為你愛我,所以我也愛你,是交換式的給予。可感恩不同,處在感恩中的人會感激世界,感激生命,這樣的心態建立在成熟的生命狀態之上。

 

想讓孩子擁有感恩的生命狀態,需要讓這個生命從0歲起,向著這個方向成長,其過程是非常漫長的。所以,家長割傷了手,孩子看似漠不關心,並不代表孩子有什麼問題,而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沒有讓他懂得關愛,因此孩子不俱備關愛父母的狀態。

 

 從成人身上,能探究到如何讓孩子學會感恩。

 我們發現,越成熟的成人,越懂得感恩,懂得愛別人,而越不成熟的成人,越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生命能否走向成熟,走向愛和感恩,和他小時候是否得到愛有很大的關係。正常的孩子在小時候都不會主動照顧媽媽,這裏我們要把照顧、討好和愛區分開,討好是為了改變生存狀態。

 

一次,一個孩子在飛機上尿了褲子,下飛機後被媽媽發現了,結果被數落了一路。那個孩子極力想方設法地討好媽媽,這是一種被掌控的心態,而不是愛。如果孩子習慣於討好父母,那麼內疚感會一直陪伴著他長大。

 

於愛來說,人的生命階段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0到6歲,兒童將雙臂打開,毫無保留地向媽媽索要愛。這個階段不能奢求孩子去愛你,除非你給他的愛質量很高,他會模仿你的模式去回饋別人。比如在幼兒園,孩子一哭老師便撫摸著他的後背說:“會好的,會好的,老師愛你。”孩子浸泡在老師愛的模式中,於是他也學會了愛別人,這就是模仿之愛。如果孩子不懂得用愛的模式去對待別人,那一定是孩子沒從成人那兒學習到。

 

第二個階段從7歲開始,兒童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愛,需要成長,必須把全部的激情和精力,用於自我的成長中。如果孩子能按照正常的軌跡成長,7歲實際上是一個由內往外發展的年齡開端。在這個階段中,孩子發現跟別人的關係並不僅僅是“我需要愛”,而是愛的流動~我愛你,你愛我,我能與你有情感的流動,這需要六年的時間。在這六年裏,孩子會特別在意和父母的關係,大量地需要父母的關心。以這樣的模式度過六年後,孩子開始把注意力從父母那裏轉移開,從自我和與父母的關係中走出來,開始關注父母,關注他人,關注社會,開始實施愛。

 

 第三個階段從13歲到20歲,愛的實施像橋樑一樣,讓孩子走向社會。這個階段孩子會愛很多人,上電梯主動開門,父母難過時會撫慰父母,體現出愛的高尚品質。小時候沒有受到壓抑,得到愛的孩子,在青春期不會破壞性地逆反,而是懂得體貼關懷父母了。

 

 因此,兒童早期對愛的索取,是為了愛的流動,為了通過愛與人連結,這不是教育,不是告訴孩子該怎麼做,而是生命能量的連結。一旦連結後,愛就像空氣一樣在人與人之間流動起來。孩子年幼時與媽媽的關係就是情感能量的流動,流動實際上是走向了生命深處,領會彼此是相愛的。連結之中,愛形成了場域,將孩子包裹其中,感受愛。

 

 連結是生命獲取愛的本質方式,但當今有兩個普遍的現象,一是有成人在的場合,孩子總不自在,習慣避開成人,這種普遍性說明在孩子眼裏成人不友善。第二個現象是,孩子不跟人連結,不習慣跟人對視,而兒童天生就有跟人連結的本能,需要用眼睛看著別人,讓愛在眼睛之間傳遞。

 

這說明,孩子沒有從跟成人的連結中獲得愛,反而因為受到傷害而不再和人連結。這兩個現象都指向愛的教育的缺失。

 

 愛的教育表現在點點滴滴。

 

 首先,我們不能按照大人的要求來要求兒童,必須了解兒童,了解兒童在每個階段愛的成長方式,這樣才知道孩子的做法是合理的,而不再對孩子不耐煩,指責孩子。兒童和成人是兩極,小朋友玩捉迷藏,每次都藏在門背後,讓你反複地在同一個地方找到他,每一次被找到都會快樂地大笑。

 

兒童熱愛這個遊戲,因為他還不知道媽媽就在門外面,要通過反複地確定,確定媽媽在那裏,媽媽的愛也永恆地存在著,這是成長必需的東西。

 

兒童在生命的頭七年主要發展情緒和感覺,父母要傾聽孩子的情緒,調節孩子的情緒,當孩子的情緒到來時,不能用思維告訴他怎麼做,而要在愛中讓孩子的情緒流淌起來。獲得愛的孩子沒有逆反心理,自然就會關心別人,因為他的生活環境告訴他,什麼是愛,什麼是愛別人。

 

這就是孩子從愛中獲得的,無愛的教育,無法讓孩子抵達這樣的狀態,而這樣的孩子才有可能做到感恩。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ki 的頭像
    yuki

    清心小站

    yu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