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因果,勤修福慧
〈學佛應有的態度與認識〉
一、深信因果,恭敬得益
印光大師:「欲得佛法真實利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份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
學佛要深信因果,明因果之理。不論是「如來成正覺」,或者是「眾生墮惡道」,皆不出因果之外。《易經》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積善、積不善,因也。餘慶、餘殃,果也。
經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恐招惡果,預先斷除惡因,由此罪障消滅,再努力修善積功累德,直至成佛而後已。眾生常種惡因,欲冀望不受惡果,譬如烈日下影之隨身,雖欲逃避身影,徒勞奔馳,毫無幫助。無知之人,稍作小善,即望大福報;一遇逆境,稍有不如意,便說:「作善反而遭殃,無有因果」,從此萌生退心。
二、一門深入,福慧雙修
「修福更要修慧、修淨土」。修福當從斷惡修善做起,在道場做義工,必須保持清淨心,以成就自己的戒、定、慧為目標,不要貪求福報。工作人員更不能有「我給你修福報的機會」的想法來看待義工。減少、斷除煩惱就是修慧,弘一大師云:「欲除煩惱先忘我」。修行不離生活,必須從忘我開始。捨小我乃至無私無我,是斷除煩惱、破除我執、修學戒定慧的無上妙方。如能再以「真誠、清淨、慈悲」的心來念佛求生淨土,就是圓滿的福慧雙修了。
《印祖文鈔》中提及:「念佛之人當吃長素以長養慈悲心,致祥和。如或不能斷葷,宜食三淨肉及早齋,切勿殺生,尤其是在家中殺生,以家中常願吉祥,若常殺生,其家變成殺場,冤鬼常聚,不吉祥大矣。」
佛菩薩對我們的幫助,就是將業因果報的道理說清楚,把利害講明白,然後再將斷惡修善的方法,清楚明白地告訴我們,如此而已。真正要做,一定要靠自己,佛菩薩不能代替我們做。
聽經聞法,一定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從不間斷的學習中體會領悟,並努力做到「解行相應」,日久功深才能產生作用,降服習氣,功夫才容易成就。
孔子曰:「多聞闕疑,慎行其餘。」這是我們聽經、研教應有的態度聽經研教,人人根性不同,往往各有領會,心得不盡相同;也不免各有所疑,疑為大病,不可因疑而對佛失去信心,更不可因疑而誤了正行。故應暫時擱置、保留有疑之處,實踐、力行正確無疑的部分。這是很重要的修學態度,他日遇到「明師」,或者自己修學的境界提升了,問題自可迎刃而解。
《法照入竹林寺傳》中,文殊菩薩告法照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一份恭敬,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諸法之王。汝當常念無上法王,令無休息。」照又問:「當云何念?」文殊菩薩言:「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之後,決定往生,永不退轉。」
都攝六根為念佛秘訣,念佛之時必須攝耳諦聽,一字一句清楚分明,勿令空過。佛號從心起,聲從口出,又從耳入,相續不斷。稍有妄念,即收心念佛,攝耳諦聽,不令妄念相續。一切雜念自然漸漸消滅,功夫自然得力。
弘一大師警訓:「生不知來處,死不知去處。茫茫苦海,言之痛心。」謹錄《龍舒淨土文》備說以供參考:
「晝必有夜,必為夜備。暑必有寒,必為寒備。存必有去,必為去備。何為夜備,燈燭床褥。何為寒備,衿裘炭薪。何為去備,福慧淨土。」
《阿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因緣是指聽經聞法,善根是相信佛法,福德是真正去做,如法修行。三者俱足,方能得佛法全部利益。
三、忘我修身,抉擇法門
老子云:「吾之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可見「身見」為患之大,我執不可不破!
凡夫所以出不了三界,為有「我」字橫在心頭。大乘法門之妙,在於把「我」大而化之,起心動念只想眾生,不想自己,教你不要在「我」上著想。擴大心量,我見、我相、我執自然化掉。
學佛當求心安理得。因為理得(理明了),所以心安。
印光大師勸初學佛的人,要先念《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安士全書》,更勸一切學佛人「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無非是找自己的毛病而已,像照鏡子般找出自己的污垢。
修行要在心地上下功夫,修行不是修出一張伶牙利口,儒家所謂:「學問深時意氣平」。
修行之首要便是選擇法門。選擇法門應從契理、契機入手。古德讚歎《華嚴經》為根本法輪,是成佛的最上乘法門。《華嚴經》的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足見極樂世界是修行最圓滿、最究竟的皈依處。
期盼四眾同修,尤其是淨業學人「深體斯旨」,方不辜負彌陀本願,祖師深心。
四、結語
弘一大師提醒修行人:「功過不能相抵,才符合因果的道理。」否則曾作大善者,再作惡也可以不遭報應,現在作壞事,只要以後作善事來彌補,就可以抵銷。這是錯亂因果,是錯誤的知見。修行人斷惡,是後不再造,要斷惡因、惡緣;修善則是修善因、善緣。如此才能積功累德,破迷開悟,轉凡成聖。
〈作者:鄭居士〉
祈願見聞者 咸發菩提心
念佛生極樂 還來度有情
文章引用自:http://mypaper.pchome.com.tw/david16800/post/132625817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