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图片-趣味可爱的宝贝艺术写真照片欣赏(oi22.com)


孩子過動,也許真正原因出在大人身上


城城寫功課,媽媽教他,小明還沒弄懂,媽媽便開始發脾氣,失去耐心,甚至開罵:「你怎麼教也教不會?真有這麼笨嗎?」於是小明進一步產生焦慮。人一焦慮,本來學會的立刻忘光,愈發緊張之下,更加學不會新的課程。


「過動症」是個時興的名詞,許多兒童或青少年因為無法在課堂上乖乖坐著學習,或容易與其他同學起衝突,也都不肯定下心來,專心做完功課,於是符合了「衝動、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的過動症三要素。


過動症的治療方式很多,包含了遊戲治療、父母效能的建立、親子溝通課程、教育者的能力提升及同理心訓練等等。我一向不太推薦藥物治療,因為藥物治療永遠只是治標,短期內看來孩子注意力集中了,老師不再告狀,成績也有所進步,但藥物對孩子發育中的腦部傷害是任何科學研究所無法具體呈現的,更遑論孩子長大後對人格的長遠影響。


如何能在孩子盡量不吃藥的情況下,同時幫助頭痛的父母及老師解決難題?接下來,我以一個臨床個案的故事,來探討可能的原因及有效的方法:


小明今年小二,媽媽自營小型家庭美髮院,老師屢次向她抱怨孩子上課不專心,老是自顧自地四處遊走、找同學說話,一再地提醒也沒多大效果。當然,小明的學習狀況也不佳,回到家中一直黏著媽媽,不喜歡做功課,一坐上椅子就像隻蟲似地動來動去,非常容易分心。


媽媽曾帶小明上醫院兒童心智科,確定了過動症的診斷,投以「利他能」(Ritalin 10 mg)藥物之後,產生了食欲減低、體重下降及偶爾失眠的副作用。因此,媽媽不想再給小明吃藥,而經由朋友介紹,前來找我協助。


在臨床觀察上,我發現小明媽媽話急、不易打斷,令人感受到一種焦慮的氛圍,詢問之下,媽媽表示自己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病史,並且憂心家庭的經濟及孩子的未來。


而小明呢?與媽媽的依賴度高,且不時以眼神來探知媽媽的情緒,以確定自己是否安全。目前小明的功課由媽媽監督及教導,尤其是數學,媽媽教到第三遍時,會不自覺地拉高聲調及語氣。於是,我當下作了評估,並歸納出幾個重點:


第一,小明的安全感不足,雖然媽媽陪伴他的時間不少,卻是所謂的低品質陪伴。媽媽也自認非常有愛心,但由於本身的工作收入及對孩子的未來產生高度焦慮,導致孩子產生很深的不安全感,這點可以從孩子喜歡啃指甲的行為及經常過度的摟抱媽媽得到進一步的佐證。


第二,小明本身的學習焦慮過高,幾乎已成為一種制約反應──小明寫功課,媽媽教他,小明還沒弄懂,媽媽便開始發脾氣,失去耐心,甚至開罵:「你怎麼教也教不會?真有這麼笨嗎?」於是小明進一步產生焦慮。人一焦慮,本來學會的立刻忘光,愈發緊張之下,更加學不會新的課程。


小明的學習焦慮從未被處理及面對,到了學校,老師一教,他的焦慮情緒立刻上升:「老師教的我學不會,回到家裡,媽媽再複習,我又會忘記,她一定又要罵人了!」想到這裡,小明所有的焦慮反應(衝動、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也就一一出現了。


當我與小明媽媽溝通這些看法時,她隨即點頭表示同意:「噯呀!我先生就是這樣說我的,他說我很關心孩子,卻是『愛心無限,耐心有限』。」我告訴她,孩子在媽媽身邊一直受焦慮能量的影響,到了學校或安親班,便會不斷釋放焦慮情緒,以致產生醫學上所謂的「過動症」現象。


不管你家孩子是否有過動傾向,我都希望父母及教育者問問自己:「我是否那種『愛心無限,耐心有限』的照顧者?」許多成人的焦慮問題、不安全感及憂鬱傾向,都是小時候受父母的負面情緒影響過大,以致長大後形成這類人格。因此,各位親愛的大人,請不要一味地想治療你家孩子的過動傾向,也許真正的原因出在大人身上,讓我們先試著來處理大人內在的焦慮吧! 


本篇感謝媚兒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ki 的頭像
    yuki

    清心小站

    yu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