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祖教我 們學佛從哪裡學起?
從深信因果。
道家的 《太上感應篇》,就是教導我們明瞭因果,因果通三世!
佛法裡面 說得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我這一生的享受這是果報,
果必有 因,這個因是前世修的,前世修的因,這一生當中得果報。
「欲知來 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來生是什麼樣的果報?
我這一生的思想、言行、造作,這都是造因。
如果你的 因善,那來生的果報就殊勝;
如果我們心行都不善,那來生很可能就三途受苦報去!
懂得這個 道理,我們這一生當中,無論受到什麼樣的苦難,自己怎麼樣?
甘心情願接受,不怨天、不尤人。
為什麼? 知道自作自受,前世沒修得好,我應該受。
為什麼不 能怨天尤人?
怨天尤人,我就又造罪業,來生恐怕還不如這一生,那就真的是錯了!
受什麼樣 的委屈,受什麼樣的災難不怪別人,
怪自己過去生中疏忽,沒好好修。
而在這一 生當中,確實把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遠離,
不善的行為也都疏遠,一心向善。
善是什 麼?利益眾生,利益社會,常常想到我應當怎樣幫助別人。
自己無論 受什麼樣的苦難,還能承受得了,那就很快樂!時時刻刻想著利益別人。
學佛的目的在了生死
學佛的目的在了生死、出三界,你真想出三界嗎?真想了生死嗎?生死怎麼個了法?三 界怎麼出得去?真正要把這個問題解決,唯有求生淨土。 修學可貴之處就是「一門深入」,什麼樣的人能修成功?死心塌地。在解門方面,要專一部經,範圍守 住淨土五經一論,覺得不夠再加《淨土十要》、《印光大師全集》,想這一生得救,底限就到此為止,不能再增加。在行門方面,一天至少用二小時念佛修清淨心, 一天不缺,養成習慣。 除了專修之外,要把淨宗的理論方法應用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之中,就是要做到「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如果不想 死的話就認真幹,不幹就要死,不幹就要輪迴,所以一定要拼命、認真去幹,這是無量的功德。(節錄自【13-03-01】)
看得破,忍不過。
要學「忍人之不能忍」佛、孔老夫子教給我們要「克己」,要懂得克服自己這種心態,順境要克服自己的貪心,逆 境、逆緣要克服自己的瞋恚。
什麼是「道」?《維摩經》講:「平常心是道。」
平是平等心,清淨平等,常是永遠保持,無論在什麼境界都要能保持清淨、平等心,這是真心,這是佛心,這才是真正修行。
順境、 善緣就起貪愛之心,逆境、惡緣起瞋恚之心,這是凡夫,不是修行人。
修行人就在這個地方練功夫,練到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心平氣和,不起心動念,不分別執著,自己成就了,然 後再以大慈悲心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這是菩薩心。
修行的要領是十善業。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每天念經、念佛,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一定要與十善業相應,你就是真修行。遠 離十惡,修學十善,這就能對治。何況世尊在《十善業道經》教給我們,
「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間雜」
「忍不過」,就是看別人錯處,何必把別人的這些惡行放在自己心上?我們自己的心變惡了,被別人染污了。我們以善心對待一切人,世間沒有一個不是善人,善惡沒有標準,都在自 己一念。
資料來源 網路信件(TW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