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憫自他無量劫來沉淪生死


    修行,這個地方教導我們,我們要發真正的菩提心,不能依偏、權,要依圓實中道。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為什麼?還是要宿世有善根、有福德,你才能夠遇到圓實中道大法。我們知道淨土法門信願持名,歷代祖師大德都讚歎這是圓實中道大法,往生到極樂世界,保證你一生證得究竟圓滿,這是不思議的妙境。我們的根性是中下根人,這個自己一定要承認,觀上面所說的妙境,沒悟,我們學過來沒開悟,必須再加發心,再加上發心。


    「於靜心中思惟彼我」,清淨心當中想一想,彼是佛,為什麼他已經成佛,我還在搞輪迴?再看看這個世界,跟我根性差不多的人多,根性不如我的人不少,這就是「痛憫自他無量劫來沉淪生死」,我們搞六道輪迴,無量劫搞到今天。「縱發小志,迷菩提心」。小志是什麼?來生再做人,來生生天,這都是小志,沒有發心脫離輪迴,脫離十法界,沒發這個心。這個心發了,這還是小志,迷菩提心,菩提心是「本覺本有,不覺本無」,《大乘起信論》上說的。「我今雖知」,雖然知道,明白了,「行猶未備」,行沒做到,換句話說,還是放不下。放不下怎麼辦?要靠經教幫助,所以世尊當年在世,一生講經四十九年,就是這個意思。


    在他老人家出現在世間,根熟的眾生,根熟是說一生當中決定證得無上菩提。但是有人,上上根人,跟佛幾天就開悟了,有人跟一輩子,到釋迦牟尼佛滅度,他開悟了,要知道,這些人都叫根熟眾生。佛到這個地方把根熟眾生統統度完了,他才離開,還有一個沒度,他不能離開。都叫根熟眾生,四十九年的,每年每年每年跟著佛,到最後一天得度。佛滅度了,那些人還沒有得度的,那根沒熟,沒熟怎麼辦?再培養。我們今天遇到經教,這一生當中是不是根熟?要看最後,最後真正老老實實信願持名,往生淨土,根熟了。換句話說,在釋迦牟尼佛弘法利生影響範圍之內都算根熟了。這個影響,面是整個地球,我們肉眼看到的,肉眼看不到的,十法界,時間是一萬二千年。佛滅度到現在三千年,後頭還有九千年,九千年最後一個念佛得度的,都是釋迦牟尼佛這一會的有緣人,這個範圍多大!


    我們這一生,在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成就,沒有任何懷疑,萬緣放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沒有不成功的。我們什麼都不要去想,一句佛號念到底,生活所需,我們深深相信佛力加持,天龍善神擁護;也就是說我們不會餓死、不會凍死,不會在災難當中死亡,不會的,什麼都沒有,平平安安。天天在菩提道上走,沒有走錯路,我們走的是菩提正道,這個道通往西方極樂世界,通到阿彌陀佛講經的大殿。我們要真正發四弘誓願,真正發菩提心,菩提心的具體,顯示在四弘誓願上。「謂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要真正發這個心。我為什麼選擇淨土法門,就為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就為這個,不為別的。眾生太苦了,尤其是現代的社會。(第340集)


 


人生最難放下的兩樁事情-命放不下、親情放不下


    我們今天專修淨土,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們的方向,是我們的道路,親近阿彌陀佛是我們的目標,我們所希望的。我們每天向這個目標邁進,我們有把握決定能夠到達。多長的時間?看看古往今來這些念佛人這些大德,我們在《淨土聖賢錄》裡面看到,在《往生傳》裡面看到,在我們現前周邊念佛人裡面看到,很多很多人三年就成功了。他真的往生了,沒有絲毫病痛,知道自己哪一天走,不驚動任何人,時間到了真走了。這些人是給我們作證轉者,《淨土聖賢錄》、《往生傳》給我們做證明的,世尊三轉法輪,示轉、勸轉、作證轉,我們要真幹。


    為什麼有很多人不能成就的?很簡單,不能成就的人,對事實真相不了解,對此地還有執著,未能放下。徹底放下,沒絲毫留戀,沒有一個不成功的,你放不下就難了。人生最難放下的兩樁事情,一個是命放不下,一個是親情放不下,這兩樁事情。命放不下是什麼?他不想死,聽說念佛往生西方,這是死,他留戀這個身命,留戀這個世界。殊不知,他完全錯了。學佛的人真正學到什麼東西?第一個學到就是真正肯定自己永遠不死,哪裡會有死?人是永遠不死的。死是什麼?身體,身體老了,不好使用了,換一個。那不是死亡,這個身體不要了,換一個。好像你們開車,這個車年齡太久了,開了二、三十年,幾乎已經走不動了,故障很多,換了,不要了,淘汰,我再去找個車,找個新車。車丟掉了,我呢?駕車的人是我,車丟掉,我換個新車,這麼回事情。身體不要了,換個身體,依舊活在這個世間。至於換什麼樣的身體?那就是此地講的,你發心,初起大志,造趣所期,你發心。(第340集)


 


世間最快樂的事就是天天讀經、講經


    我自己可以給大家作證,你們看我這一生好像苦難很多,而我自己感覺得非常快樂,我沒有苦難。我這一生每天能吃飽、能穿暖,有房子避風雨,沒有苦難,過得很快樂。天天讀經,天天跟大家分享,多快樂,世間最快樂的事情就是這個事情。所以釋迦牟尼佛,我的老師,高明,我走他的路子,他一生教學四十九年。我教學到今年五十五年,現在晚年,佛法也放下了,明白老師的話,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佛法,我放下了,世間法放下了,專搞一門,就是信願念佛,依靠一部經典,就這個《無量壽經》,其他的統統放下了,快樂無比。我自己深深感覺到,跟極樂世界一天比一天接近,跟阿彌陀佛接近了,世間的樂事沒有比這個更快樂的。


    毀謗我的人、障礙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心目當中都把他們看作菩薩,這些人來成就我的,成就我三學、六度,特別是成就我忍辱波羅蜜。我看他們是我的大善知識,沒有他們,我怎麼會知道我有進步?在逆境順境、善緣惡緣裡面,鍊成如如不動,明明瞭瞭是智慧,如如不動是功夫,樂在其中。如如不動那個樂,就是孔子在《論語》上第一句話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說是喜悅,不是從外頭境界,內心裡面歡喜流出來的,這真樂。所以境界,這裡講的行猶未備,那是你行的功夫不夠,你能解不能行,能解一定要能行,我解到行就到。(第340集)


 


身心世界統統放下


    深入經藏,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清楚明白是看破,看破之後,徹底放下就回歸到自性。那這個裡頭有徹悟、有大悟,有這兩種。徹悟是見性,就入圓實。大悟沒圓實,跟圓實接近,換句話說,對前面所講的偏權離開了,修真實,走真實的這條道路,但是還沒有到目的地。我這樣的比喻大家好懂,走近,離開偏權走圓實的道路,這個穩當。但是圓實的大經大論不能離開,天天要讀,天天提醒,時時提醒,處處提醒,我們才能真正放下,徹底放下,身心世界統統放下。


    那放下之後,我們現實的身體還在,這個身體還需要飲食,還需要穿衣服,還需要居住的環境,這個東西不能丟。這個東西有,有沒有放下?放下了,沒有絲毫貪戀了。也就是說,有這個身體,我需要它,沒有這個身體,我不需要它,有這個身體,也不需要它,這話怎麼說?有這個身體,隨緣,沒有絲毫貪戀,沒有絲毫執著;換句話說,對這個世間所有一切萬物(人事物),再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控制的念頭,這個念頭斷掉了,也沒有支配的念頭,這就得大自在。這些東西會不會缺少?不會。為什麼會沒有缺少?第一個,自己修的福分,你有這個福報,到時候會有人送來。第二個,三寶加持,佛菩薩不讓我們有欠缺。對這個充滿了信心,所以你的心地才那麼乾淨,心裡真放下了。事是假的,必須要長時間的提升。壽命沒有,沒有那麼長,要求佛菩薩加持,你真心走圓實的道路,佛菩薩一定加持。(第341集)


 


淨土宗的觀行即能夠自在往生


    往生也有三個地位,有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觀行,這個位次很低。觀行位次低的出不了六道輪迴,他要有一定的標準。但是念佛人觀行位,當然他也有九品,三輩九品。上輩的觀行,往生自在,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完全沒有限制,這觀行即。那理一心、事一心更不必說了,事一心不亂的,相當於相似即佛,理一心不亂的是分證即佛,跟天台的都能合得起來。可是淨土宗的觀行即能夠自在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西方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有這個名,而實際上?實際上是平等世界。怎麼平等的?阿彌陀佛願力把它平等的,這是其他佛國土裡頭沒有的事情。世尊用願力,阿彌陀佛用願力。我們這個本子第六品,我們念過了,在前面念過了,第二十願。第十八願,十念必生,第十九願,發菩提心,第二十願,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阿惟越致是什麼?初住以上。阿惟越致有四十一個位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都叫阿惟越致。極樂世界,往生到那邊,就是阿惟越致菩薩,你就見到阿彌陀佛。見阿彌陀佛不是應化身,報身。


    阿彌陀佛身相,身有八萬四千相,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那是古印度稱為人間的好相,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身相,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每一道光裡面都有佛菩薩在教化眾生,不可思議。所以到了極樂世界花開見佛,咱們讚佛偈常念「花開見佛悟無生」,這個地位可高了!無生是無生法忍。無生法忍,七地菩薩證得的,那就不是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個地位太高了。所以難信之法,很多菩薩不相信,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佛在經論上有說,淨土法門「唯佛與佛方能究竟」,連等覺菩薩都不能完全搞清楚。遇到的人有福報。往後,釋迦牟尼佛末法還有九千年,這九千年,什麼方法能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只有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除這一法,都做不到。(第341集)


 


淨宗的原理就是把萬緣放下,一心繫念阿彌陀佛


    這一部《無量壽經》,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不得了!稀有的因緣。這個註解的特色,把世尊一代時教四十九年所說的,最後都會歸到淨土法門,都歸到信願持名,往生淨土,親近彌陀,比《華嚴》、《法華》還殊勝,這個要認識。如果我們沒有前面的基礎,我們不認識。這也就是說明上一輩的一些大法師,為什麼沒有全心全力來修學這個法門,我們能體會得到。我如果過去沒有《華嚴》、《法華》、《楞嚴》、《般若》、法相的基礎,我也很不容易接受。這些大經大論的基礎,不是每一個人都學過的。不學不知道,學過之後,冷靜下來就有比較。理是一個,方法大大不相同。方法,這個方法太容易了,但是這個方法與禪宗、與華嚴(《華嚴奧旨》裡面所說的五止六觀)、與天台通不通?通。淨宗的原理就是把萬緣放下,一心繫念阿彌陀佛。這個方法從原理原則,甚至於修學方法上來說都通。回歸自性,它這裡是回歸極樂世界,回歸極樂世界等於回歸自性。回歸自性難,回歸極樂世界容易,到達極樂世界,你就決定成就無上菩提,決定證得究竟圓滿,依然是一條直路,沒有拐彎。


    現在我們知道,淨宗成就不但超越教,還超越禪,真正不可思議。你要問什麼道理?《華嚴經》上說得清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就依這個道理。淨宗是直截的,沒有拐彎抹角,不是彎路,它是直路。所以我們修淨土的人要肯定,要承認自己本來是佛,這個走的是本來是佛的道路。你要有這個認識,心地決定不動搖,我決定成就。所有的障礙要知道,障礙不外乎緣,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統統放下。善緣順境是我們喜歡的,喜歡的要放下,為什麼?你貪戀這個地方,你去不了。逆境惡緣,這是叫我們受苦受難的,我們也要放下。環境不要有貪戀,絲毫念頭都沒有。人事環境也沒有,看到了,歡歡喜喜聚在一起,心地裡頭清淨平等,一絲毫不染著,這叫功夫。順境裡頭不生貪戀,逆境裡頭不生瞋恚,修什麼?修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成就跟阿彌陀佛平等,不可思議,還有什麼法門比這更殊勝的,找不到了。理事都要清楚,都要搞明白,不能有絲毫含糊,我們的心才堅定。真正相信,沒有絲毫懷疑,而且真正知道我們這條路是有把握、決定可以達到的,決定不會落空的。


    發的願就是控制我們自己的意念,我們總要把它做到,總要遵守。這裡頭自己清淨心得到之後,實踐行願,那就有更深的一層意思,給初學的人做榜樣,這是利他,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釋迦牟尼佛身心潔淨,為什麼還要持戒?持戒是做給初學人看的。藏教的人、通教的人、別教的人看到歡喜,佛制定的戒律他做到了,我們要向他學習,所以叫身教。對初學,身教比言教重要。對已經開悟的,不需要身教,為什麼?身心清淨,一塵不染,不需要了。


    謂發願廣制其心。修行,身口意三業最重要是意業,就是念頭,要控制自己的念頭。你看淨宗多妙、多簡單,念頭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我們在年輕的時候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教,老師教導我們把心地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切污染都把它掃除掉,一切不善的不要。這念頭,不善的念頭不要,清出去,善的念頭也清出去,恢復自性清淨心,這個難!心裡總要有個東西,沒有東西不行,這凡夫的毛病,通病。好,把阿彌陀佛請來,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也就是教我們,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只想阿彌陀佛,只念阿彌陀佛,其他一切都隨緣,過眼雲煙,不要放在心上,這個法子妙絕了!比禪、比密、比教高得多。心想阿彌陀佛,身禮阿彌陀佛,口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是讚歎阿彌陀佛。(第341集)


 


我們活在世間為眾生不為自己


    基本的一個概念很重要,我告訴大家,我們活在世間為眾生不為自己,這基本概念。如果有自己的名聞利養,就有命運;沒有自己的名聞利養,命運就沒有了。我這一生就掌握這麼一個原則,沒有為自己著想,為別人,為一切苦難眾生,這真的,其他的沒有別的本事。一生真是章嘉大師早年告訴我的,全是佛菩薩安排。佛菩薩安排不是一帆風順,有逆境、有惡緣。為什麼?考驗你,看你有沒有耐心,有沒有定力。順利通關,你就步步高升;如果通不過去,你可能就退轉了,可能把前功盡棄,那就很可惜。


    如何能保持不退轉?讀經。最好發心講經,這是李炳南老居士教給我的。講經有什麼好處?講經是逼著你非讀書不可,你要不讀你就講不出來,這個是自己逼迫自己非幹不可,要去下功夫。古人有所謂「三天不讀聖賢書,面目可憎」,這個話儒家說的,世間法。在佛法裡面講,三天不讀經論,可能就退轉了,你就走下坡了。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敢懈怠。特別是我們遇到這個法門,真的是個特別法門,無比殊勝的法門,跟每一個法門去比較,跟每一部經論去比較,它真特殊。理論高深,等覺菩薩都不能夠完全明瞭,方法簡單容易,五逆十惡、毀謗佛法的人只要懺悔,只要肯回頭,都能成就,而且成就非常殊勝,成就的地位太高了,高得讓人不敢相信。(第341集)


(本篇恭錄自《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340-341集)














祈願見聞者      咸發菩提心 


     念佛生極樂      還來度有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